栋梁之气,科第吉兆
更新时间:2018年03月18日 14:24 作者: 访问量:

栋梁之气,科第吉兆

樟树木材纹理美观,故以文喻樟,雅韵悠远而明其理;以樟喻文,才高意深而耀其纹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(1518—1593年)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“其木理多文章,故谓之樟”。因此,有樟必有才,樟树即是贤才之代称。

“俭幼笃学,手不释卷,丹阳尹粲闻其名,及见之曰:宰相之门也,栝、柏、豫章,虽小已有栋梁气矣,终当任人家国事。”——《南史·王俭传》

【译文】王俭幼时便专心笃学,手不释卷。丹阳尹(京畿长官,相当于丹阳郡太守,因当时首都建设在丹阳郡,所以权力更大)袁粲知道了他的名声,决定见之,见面时即感叹:此人有宰相之相,好比栝(圆柏)、柏(侧柏)和豫章(樟树)一样,年纪虽小,已经有栋梁之气,长大以后,一定会出人头地,成家立业,充当国家栋梁。

可见樟树和柏树一样,都是栋梁之材,比喻理想贤才之能人,故历代均被视为科第吉兆的象征。

王俭(452—489年),南朝齐文学家、目录学家,字仲宝。祖籍琅邪临沂(今属山东临沂),东晋名相王导五世孙。王俭自幼勤学,手不释卷。丹阳尹袁粲知道后,便推荐给宋明帝,明帝便把阳羡公主许配于他,官拜驸马都尉。18岁时成为秘书郎,历任秘书丞、义兴太守、太尉右长史等职,后辅佐齐太祖萧道成即位,礼仪诏策,皆出其手。建元元年(479年),改封南昌县公,食邑二千户。次年,转任左仆射,领吏部,兼丹阳尹。齐武帝时任侍中、尚书令,统领国子祭酒、太子少傅、卫军将军、中书监。

另外,明代的《清江县志》记载:“土产以樟为最,樟之最大者,居人或作神祠其下,以防剪伐。人家所植,多以树之荣茂为兴徵。”清江县即今樟树市。

豫章生松阳门内,大廿五围。——北宋《新定九域志》。

松阳门内梓树高十七丈,大四十五围。树常枯。晋永嘉中忽更华茂,晋以为中兴之祥。——南宋《舆地纪胜》引刘宋雷次宗《豫章记》。

木之属有樟,诸材独此为最,故古称豫樟也,以材著也。——清·道光《清江县志》。

“社山治西四十里,山南有樟木,枝叶郁茂,多奇鸟栖止。土人异之,立为社坛,岁时祷焉。”——明《高安县志》

“古樟在长冈庙前,树大五十围,垂荫二十亩,垂枝接地,从枝末可履而上。上有连枝,下无恶草,往来于此休息,傍有庙神最灵,不可犯。”——明《庐陵县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