樟树是一个古老的树种,早在石炭纪已有樟树植物的化石。樟树开发利用历史悠久,距今约 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有樟木的使用。樟树的栽培历史起始于何时,则难以考论。相传最早在虞舜时代就有栽植,清乾隆《南岳志∙物产》载衡山舜洞下田陇有削壁,镌“舜樟”二大字,相传旧有大樟,为虞舜所植,现已不存在。
江西古樟资源丰富,据记载,省内现在保存的古樟林有300余处,主要分布于吉安地区。安福县有15处,最壮观的是瓜畲乡邓家村古樟林,蜿蜒绕村呈带状分布,酷似一条绿色长龙,乡民称之为“龙脉”。龙头3株,胸围9.8~10m,树高约30m,冠幅30m×30m,据邓家族谱记载,为后周年间栽植,距今1200余年。泰和县16处,仅塘洲金滩樟树林就达13.33hm2,平均胸径1.4m,最大2.9m,按年轮测算,起源于宋代初年(图1)。永丰县20余处,最大的陶唐樟树林面积20余hm2,传为明代栽植。藤田樟林、白沙樟林、瑶田樟林、古县樟林等,树龄均500年左右。
图1 泰和县金滩古樟林
在乐安县西南部,牛田乌江两岸,村落与洲林相依,错落有致。香樟等古树绵延十多里,呈条块状分布共计74hm2,多达上万余棵,树龄多在300年至600年,有的超过千年;不少胸径达4-5m,大的胸径达6-7m(图2)。
图2 乐安县莲河村的古樟群落
江西保存胸围9m以上的千年古樟有35处50余株。其中安福县严田乡王家堂和老屋2株最为壮观,树龄2000余年,为汉代遗物。王家堂古樟生于村前塘边,在胸径处萌发11干,现保存8干,胸围21.5m,树高28m,冠幅30m×35m,是我国古樟报道中最粗大的一株。老屋古樟生于村边田中,胸围13m,树高34m,5m处分生5枝,名“五爪樟”,在巨樟群中位列第3。
宁都县赖村古樟,高大雄伟,位列第2,胸围17.13m,高36m,冠幅30m×15m,植于晋代,树龄1500余年。吉水县白沙木口古樟,苍劲古老,树龄2000余年。吉安县油田古樟,胸围10.95m,树高29m,盘根错节,枝干纵横,垂荫达60m×65m,是覆盖面积最大的一株。
婺源县虹关古樟,胸围10.3m,树高28.2m,分生6干,冠幅38m×40m,巍然立于村旁溪畔,古老苍劲,先人咏诵较多,并纂修有“樟谱”,赋名为《古樟吟集》。此集收录咏樟诗文50余篇,记述古樟“詹之二世祖,始迁虹关则有焉,考其朝代犹宋也”。据此推算,已1000余年,历史上该樟曾几度枯荣,据说与当地人才兴衰相关,因而被乡民奉为神木。《古樟吟集》记载“常以浓荫蔽行人,聚天地英灵之气,佑我虹关庶姓,村人奉之若重器”。
崇仁县许坊乡谙源村古樟,位于李十公庙前,胸围11m,树高20m,分生7干,冠幅28m×26m,清人立碑赞曰“古樟一棵,盘结如盖,势偃百尺,荫及一乡,四山峙到,如垣如墉,青葱勃翠,骇目伟观”。传说该樟树乃该村始祖李十公夫妇“显圣”,打败金兵,受到朝廷敕封,在嘉定年间建庙祀奉,倒栽樟枝而得,树龄应在1000年以上。
有史料记载的古樟还有:安福县荣溪1株、路下1株、赤岭1株,吉安县大田1株,峡江县湖头1株,永丰县杏塘1株,万安县窑头2株,太和县月池1株、洞口2株、沿江1株,新干县草市1株,宁都县清塘1株,永新县朱口1株,井冈山黄坳1株,婺源县严田1株、査关1株,万年县黄营1株,景德镇市阳符滩2株、高陵村1株,南丰县市山1株,分宜县防里1株、介桥1株,靖安县南门1株,宜丰县李家坪1株、南溪1株、黄沙1株、汽车站1株、林业局院内1株,修水县黄沙1株、南圳岩1株。树龄均在千年以上,最高2000余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