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生樟树抢救性移栽
更新时间:2018年03月18日 14:03 作者: 访问量:

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中,各地城市的扩张速度加快,工业园区大量新建或扩建,在新建或扩建的土地上,以及新建的水利工程项目地上,往往生长着许多大樟树,有些还是古樟树。为了避免这些樟树资源被毁灭,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移栽保存,有的甚至还需要反季节移栽。

2001年6月,江西省宜春市南门工业园需要扩大规模,位于工业园内山丘上的一片野生樟树群落需要全部移走或砍伐,共计495 株。所有樟树根系较发达,枝繁叶茂,平均胸径在20cm以上。移栽时正处于高温时期,属于反季节移栽。为了提高成活率,缩短移栽时间,移栽地距离取树地不超过2km,并且做到随挖、随运、随栽、随养,实施机械化一条龙作业,整个工程一气呵成。为了防止树体内水分大量蒸发,起苗后迅速对树冠进行修剪,整形去枝,并用水浸泡后的草绳捆扎树干至1.0~1.5m高度,稍大的侧枝截后立即用油漆或桐油抹切口,定植后快速搭建支架及遮荫棚。起苗时未带土球,即裸根移栽,栽植前在种植穴内撒一层钙镁磷肥,用黄心土泥浆(其中生根粉浓度为100mg/kg、钙镁磷肥约占泥浆质量分数的10%)涂抹树根,再用黄心土培植,同时做到浅栽高培土。全部樟树分两批移栽。2001年7月移栽第一批304 棵,每棵树挖取后均在2h内栽植完。2002年7月移栽第二批191棵,每棵树挖取后在4~6h内栽植完。移栽1年后,统计移栽地内不同规格和不同栽植年份的樟树的成活率。

图1 樟树抢救性移植

(1)在相同的移栽技术和移栽天气情况下,2001年7月第1次移栽的野生樟树成活率为 96%,2002年7月第2次移栽的野生樟树成活率仅为49%。究其原因,从起苗到定植,两次移栽时间都处于晴天高温的天气。第1次对单株樟树的整个操作过程全部是在2h之内完成,其间大树被太阳曝晒时间较短,蒸发量降低,以较快的速度让樟树根系重新进入土壤中。而第 2 次移栽时,由于距离相对较远,对单株樟树的整个操作过程的完成被拖延到4h以上,有的甚至拖延到0.5~1天之内才完成。由此可见,樟树大树移栽间隔时间愈长,对其成活愈不利,反之则成活率愈高,见表1所示。

表1 野生大樟树移栽间隔试验成活率情况

移栽时间

移栽间隔时间

移栽地

移栽时天气

移栽株数

成活率(%)

2001年7月

2 h

原宜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

晴天高温

394

96

2002年7月

4 h

原宜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

晴天高温

191

49

(2)野生大树规格不一样,移栽成活率有一定差异,但不显著。受试验材料的限制,3种胸径规格的大树移栽株数不一致,但从得到的观察结果来看,3种胸径规格的樟树进行大树移栽,经过两种移栽间隔时间处理后,间隔2h的成活率要比间隔4h的成活率分别高出40%、51%及60%。由此进一步表明,移栽时间间隔越短,对所有规格的野生樟树成活率都是越有利,且随着树龄的增大,成活率提高效果越显著,详见表2。

表2 不同胸径野生樟树移栽成活率情况

胸径(cm)

移栽间隔2 h

移栽间隔 4 h

移栽株数(株)

成活株数(株)

成活率(%)

移栽株数(株)

成活株数(株)

成活率(%)

15~20

104

99

95

100

50

50

20~30

141

137

97

65

30

51

>30

59

58

98

26

10

60

野生大樟树抢救性移栽季节最好选择在冬季和早春进行(如图3-18)。确定主干高度后全部截去树冠。挖掘时土球尽量大而完整,在挖掘、搬运和栽植过程中注意不要损伤树皮,栽植地不能积水,挖穴要深,但栽植深度宜浅,根部不能积水。栽植后用3根毛竹或木棍固定树干,根部不能积水。干旱炎热季节需要搭建遮阳棚或进行树干喷水保湿。